小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矯正對策.doc
《小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矯正對策.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矯正對策.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小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矯正對策》 針對當前小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影響所致;通過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參加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等策略,矯正學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學家指出:“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到學生中間去,做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人自覺的健康生活,成為健康的生活者,既為學習服務,又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生活的養(yǎng)成,使學生成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那么,如何針對小學生心理障礙采取有效的矯正對策呢? 一、小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1.小學生自身因素所致 小學時期,小學生之間的交往渴望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擴大,但由于他們閱歷淺,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都遠遠落后于成年人,從而使他們的交往,往往處于初級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比如:人際關系焦慮就是因同學之間的矛盾沒有及時得到正確處理而造成的暴力對抗、恐懼癥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所以,小學階段個別學生很容易出現不合群、逆反心理現象,進而導致離家出走、逃學,甚至絕望、自殺行為。 2.家庭教育的偏差 父母過度溺愛和放任,是導致小學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讓孩子高興、滿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從孩子的擺布,百依百順。逐漸養(yǎng)成了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執(zhí),自私狹隘,甚至產生對抗情緒。當家長的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往往就會使孩子感到壓抑和不滿,進而使孩子產生疑惑、猶豫等心理疾患。 3.學校教育的誤區(qū) 就目前的評價制度而言,學校和教師迫于壓力不得不追求升學率,考試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小學生面對“升學”及擇校就讀的原因,不得不放棄自己自由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苦苦地追求考試分數。由于思想過度緊張、精神過度疲勞,失去了“人身自由”,這就導致學生恐學、厭學心理,嚴重者情緒失常、精神抑郁,出現個別學生離校出走或離家出走的逃學現象。 二、矯正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對策 小學生正處于充滿心理矛盾的時期,他們往往自我感覺良好、自我認識模糊、自我評價過高、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弱;往往表現出情緒豐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狀態(tài),心理年齡多數低于生理年齡,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就會產生煩惱和痛苦,所以,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給予引導和心理幫助,讓他們在愛的陽光下,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一)、對癥下藥,排除心理障礙。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復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它并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于要以人為本,對癥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一般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和應對方法有以下幾種: 1 、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學生的行為往往表現為 要我這樣,我偏那樣;你說這好,我偏說那好;讓我信這,我偏信那。 處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老師、父母越惱火,他們越反感,越叛逆, 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zhí)、冷漠、對抗、不合群等病態(tài)性格,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學習被動,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tài)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近年來社會上多發(fā)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如徐力殺母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等無不說明,如果對學生的逆反心理疏導失當,將會發(fā)生多么慘痛的后果。 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 我們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次是要求學生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他們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明白家長、老師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有時言語過激但都是為了他們好,自己只要抱著寬容的態(tài)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盡量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系。消除學生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有極大的耐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活動,學生一旦產生自卑心理,就會對自己的智力、能力、長相或風度等作偏低的評價,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對自己全盤否定,覺得一切不如別人,顧慮重重,缺乏自信心,極大地阻礙了自身的健康成長。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chuàng)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得不到滿足等。在小學階段,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大多緣于家庭問題,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家庭比較貧困;也有的學生是因為能力比較低,成績不如同學,受到同學的輕視?,F在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并不少見,這就更加要引起我們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使學生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使其對自身做出正確評價,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要千方百計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工作中,我們常用的方法是聯合各科教師共同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讓他們不再覺得自己什么都弄不好,反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受到肯定;最后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克服自卑。作為教師關鍵是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在這方面,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某小學五年級的小瑤是家里的獨生女,本來家庭條件優(yōu)越,學習成績優(yōu)秀,可后來父母離異,家庭破裂,原本的天之驕子自從失去父母的百般寵愛,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歡,總覺得自己在班里抬不起頭來,伴隨而來的是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了解了這一情況后,謝老師開始與她接觸。一方面通過與她溝通,讓她正確面對家庭現實,要求她要欣賞自己、相信自己,并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一定要通過改變自己來獲得別人的理解和關心支持。謝老師還幫她制定了學習計劃,同時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為其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各學科教師都樂于鼓勵幫助小瑤,班主任余老師在班集體活動中給予了小瑤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班中同學在余老師的影響下,也紛紛伸出友愛之手,讓小瑤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到自己被重視。當自信重回到小瑤身上的時候,一切就開始改變了。后來,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區(qū)重點中學----實驗學校。在她寄給謝老師的賀年卡中,她深情地寫著:“謝老師,謝謝你給了我自信,讓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3 、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錘煉意志。 目前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是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成長的道路一帆風順。上了小學以后,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與同學的交往上都容易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問題就來了,脆弱的心理素質便暴露無遺。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yǎng)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后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yī)生)等。 除此之外,還有孤僻、抑郁、閉鎖、沖動等心理障礙,這些學生心理的不正?,F象,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身心健康。就大多數學生而言,智力差異并不懸殊,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發(fā)展存在的差異。而心理因素是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健康的心理因素能補償智力因素的缺陷,調動人的潛能,推動智力發(fā)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心理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并對癥下藥,排除學生心理障礙非常重要,在這方面,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還有許多路要走。 (二)、防患未然,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 1 、開設心理教育講座,定期培訓教師,使之適應新時代心理教育的要求。 我們都知道,處于改革開放的年代,人的復雜心理現象是隨之派生的產物。作為受家庭與學校、社會等多重愛護和指導的學生,仍無法例外地接受著各種心理困擾。他們自身的心理負荷是否合理,人格與道德品質的構成否正確,能否樹立人生目標、擁有追求成功的勇氣和韌性以及獨立、判斷、決定的能力?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以這種非智力因素來促進智力的發(fā)展與運用,以意志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從人生的早期把握科學、合理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在學生這個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教師的教學行為不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將會給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帶來很大的危害。為此,培養(yǎng)一支適應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需要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管理者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 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才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需要呢?我認為首先取決于教師教學的兒童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我也著重從這方面培訓教師。通過外聘人員,開設心理教育講座,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的教學方式進行指導,使其熟悉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使其教育方式適應新時代心理教育的要求。使教師的教學能注意直觀性、趣味性,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除此之外,一位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多參加小孩子的各種游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去了解小學生的語言、思維、快樂及需要,從而根據兒童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這也是我們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另一重點。教師在參與孩子的活動時,要放下成人的架子與老成,懷著一顆童心融入孩子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獨特而五彩繽紛的心靈空間,做孩子們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愛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 2 、加強教育教學滲透,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應該滲透到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去。為此,我要求擔任各學科教學的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學科中所蘊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滲透,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使學生逐漸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結構。如利用語文課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利用科學綜合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品課中對學生進行抗挫能力、承受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音樂課中歌曲穩(wěn)定學生情緒,使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并通過課堂氣氛的營造、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行為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目的。 3 、開展各種體驗活動,有的放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太多長輩的呵護和溺愛,部分學生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與保護而產生了依賴心理,缺乏獨立、判斷、決定的經驗和能力,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頑固、執(zhí)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與同學的相處交往中容易產生障礙,同時伴隨而來的是能力低下,學習成績一般。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我有意識地開展以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為目的的體驗活動,創(chuàng)造鍛煉學生克服挫折的環(huán)境,組織學生磨練意志,培養(yǎng)抗挫折能力。如耐力訓練、智力障礙賽、惡劣氣候的適應以及誘惑抵御等。通過這些交替進行的實驗,我發(fā)現在人際交往、自制力、抗挫能力等方面,學生們前后的變化非常明顯。訓練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開始表現出一種獨立性,表現出堅韌與自制,在同學之間能更自覺地互相溝通,互諒互讓,搞好團結。以前每逢刮風下雨,總有個別同學借故缺課,或者因一點小病就請假,影響了學習,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在學校已不復出現。學生在體驗活動中獲得了直接經驗,意志力得到鍛煉,這為他們以后的成長注入了心理上的 “病毒免疫”。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角色扮演的體驗方法也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就是由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如扮演班長、教師、家長、服務員等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來調節(jié)、變換自己的角色,適應不同社會環(huán)境,增強社交體驗。角色扮演訓練法對于消除學生心理困擾,促進學生的心理品質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角色扮演中,學生通過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現時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釋放壓抑的情感,達到排除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認識事物,思考問題,開展行動。這樣,從扮演者來說,角色扮演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理解他人的過程,這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內化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在開展體驗活動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加以具體的指導和配合,學生有進步就及時給以肯定,用鼓勵、贊揚來提高學生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信心,從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4 、設立學校心理輔導室,及時發(fā)現、解決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 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任課老師的確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光有任課老師還遠遠不夠,對于更深層次問題的學生,還必須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教師采取更專業(yè)的方法,對癥下藥。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以便更好地解決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相對于任課老師,心理輔導老師則根據學生不同的意志類型,采取個別輔導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在咨詢過程中,對較執(zhí)拗、頑固的學生,心理輔導老師會從自覺性、目的性和原則性等方面著重輔導、培養(yǎng),目的在于讓他懂得執(zhí)拗、頑固與堅韌性的品質是相反的,使他在訓練中逐步轉化。比如四年級有一位學生在前段時間上課經常搞小動作,并且故意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任課老師在課堂上對他進行點名批評,但他表現出一種抵抗的態(tài)度,知錯不改。后來心理輔導老師經過一番思考,轉換一個角度,找他個別談心,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為他分析執(zhí)拗、頑固對他成長的危害性,具有堅韌性的品質則能贏得同學們的喜歡、支持和老師的好評。并同任課老師配合,當他一有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慢慢地,該學生在感覺自己受到老師關注同學喜歡之后,不再表現得那么執(zhí)拗和反叛,開始接近同學,接近老師,樂于為集體出力。在不知不覺中,他終于接受了勸告,成為一個遵守課堂紀律、受同學們喜歡的學生。 對于膽小的,獨立性不強的,容易接受消極暗示的學生,則要及時培養(yǎng)其自信、果斷、勇敢的品質。心理輔導老師會聯合班主任特意安排他參與一些必須獨立完成的活動,比如訓練其提高發(fā)音,獨立發(fā)表意見,或者當眾演講等,以各種方式來提高他們的信心與勇氣。 對于舉止冒失、輕率的學生,心理輔導老師則從培養(yǎng)其沉著與耐心等方面入手。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選擇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用故事的形式讓他們正確理解果斷、勇敢的含義。 面對活動力過強的、不懂自制的學生,心理輔導老師采取的方法就是培養(yǎng)其控制行為的能力。通過同任課老師配合,在學校及班隊開展的活動中,讓其擔當重要角色,將其好動的特性轉化為服務能力。既磨練其意志,使他們的行為從消極的一面走向積極的一面,又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一種合理的發(fā)揮,達到自覺規(guī)范的效果。 有的學生存在缺乏毅力的表現,比如在學習上怕吃苦,學什么都不持久,半途而廢。心理輔導老師會根據所分析的具體原因,通過長時間的跟蹤,對其進行意志的堅韌品質的訓練,使他們得到啟迪與激發(fā),產生學習的毅力,提高了成績。 確實,學校心理咨詢活動的開展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了宣泄的機會,由于心理咨詢老師能及時發(fā)現,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因此,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精神壓力,解決學生思想上的疙瘩,克服其心理障礙,使學生恢復了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總之,我們的目標在于通過對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對他們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堅強意志品質的磨練,使他們從小就能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具有克服困難、不怕挫折、正視自己、正視人生、改善自己的能力。養(yǎng)成自我監(jiān)督、自我分析、自我振作、自我強化、自我優(yōu)化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美好的形象,做一個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成功的人,做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我想,這也應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時刻不忘的新時代的教育重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小學生 心理障礙 產生 原因 矯正 對策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66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