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就能得到。。。【注】:dwg后綴為CAD圖,doc,docx為WORD文檔,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304139763
夾具定位規(guī)劃中完整性評估和修訂 CAM 實驗室 機械工程學系 伍斯特理工學院研究院 100 路 伍斯特 碩士 01609 美國 2004 年 9 月 14 日收稿 2004 年 11 月 9 日修訂 2004 年 11 月 10 日發(fā)表 摘 要 幾何約束是夾具設計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 確定位置的解析擬訂已發(fā) 達 然而 如何分析和修改在實際夾具設計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非確定性的定位 計劃尚未深入研究 在本文中 提出了一種方法來描述在限制約束下的重點夾 具系統的幾何約束狀態(tài) 一種限制約束下狀態(tài) 如果它存在 可以識別給定定 位計劃 可以自動識別工件的所有限制約束下約束狀態(tài)的提案 這有助于改善 逆差定位計劃 并為修訂提供指引 以最終實現確定性的定位 關鍵詞 夾具設計 幾何約束 確定性定位 限制約束 過約束 1 介紹 夾具是用于制造工業(yè)進行工件牢固定位的一種機制 在零件加工過程中規(guī) 劃一個關鍵的第一步 夾具設計需要 以確保定位精度和三維工件的精度 3 2 1原則 在一般情況下 是最廣泛使用的指導原則發(fā)展的位置計劃 V型塊 和銷孔定位原則也常用 一個加工夾具定位方案必須滿足一些要求 最基本的要求是 必須提供工 件確定的位置 這種觀點指出 定位計劃生產的確定位置 工件不能移動 而 至少有一個定位不會失去聯系 這一直是夾具設計的最根本的準則之一 許多 研究人員關于幾何約束狀態(tài)的研究表明 工件在任何定位計劃分為以下三個類 別 1 良好的約束 確定性 工件在一個獨特的位置進行配合 工件表面 與 6 個定位器取得聯系 2 限制約束 不完全約束工件的自由度 3 過約束 工件自由度超過 6 定位的制約 在1985年 淺田 1 提出了滿秩為準則雅可比矩陣的約束方程 基于分析形成 了調研后 確定定位 周等 2 在1989年制定了在確定性定位問題上使用螺旋理 論 結果表明 定位矩陣的定位需要壓力滿秩達到確定的位置 該方法的確定通 過無數的研究 王等 3 考慮定位工件的接觸的影響 而采用點接觸面積 他們 介紹了接觸矩陣 并指出 兩個接觸的機構不應該有平等的 但在接觸點曲率 相反 卡爾森 4 認為 可能沒有足夠的應用 如一些不是非棱柱的表面或相對 誤差近似的非小線性 他提出一個二階泰勒展開 其中也考慮到定位誤差相互 作用 馬林和費雷拉 5 應用周對 3 2 1的位置擬訂 制定若干按照規(guī)則的規(guī)劃 盡管眾多的位置上的確定分析研究很少注意非確定性分析的位置 在淺田的擬定方案中 他們假設工件夾具元件和點之間的聯絡無阻力 理想 的位置q 而應放置工件表面和分片 可微函數是 gi 見圖1 表面函數定義為 gi q 0是確定的 應該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為下列 所有定位方程組 gi q 0 i 1 2 n 1 其中n是定位器的位置與 方向 代表了工件的定位和 方向 只有考慮到目標位置q 附近在 處 淺田表明 2 hi是幾何函數的雅可比矩陣 矩陣式所示 3 確定定位 如果雅可比矩陣滿秩 可滿足要求 2 只有q q 一個解決辦法 3 在1個3 2 1定位計劃中 一個約束方程的雅可比矩陣的滿秩的約束狀態(tài)如 表1所示 如果定位是小于6 工件是限制約束的 即存在至少有一個工件自由 定位議案不受限制的 如果矩陣滿秩 但定位大于6 定位 工件是過約束 這表 明存在至少一個定位等 而幾何約束工件被刪除不影響的狀態(tài) 找出一個模型除 了3 2 1 可以建立基準框架提取等效的定位點 胡等 6 已經發(fā)展出一種系統的方 法 對這個用途 因此 這則能適用于所有的定位方案 圖1 夾具系統模型 表 1 等級 數量的定位 地位 6 Over constrained 康等 7 遵循這些方法和他們實施制定的幾何約束分析模塊其自動化的計算機輔 助夾具設計的核查制度 他們的 CAFDV 系統可以計算出雅可比矩陣和它的排 名來確定定位的完整性 它也可以分析工件的位移和靈敏度定位錯誤 熊等人 8 提 出的等級檢查方法的定位矩陣 WL 見附件 他們還介紹了左 右邊的定位矩陣 廣義逆理論 分析了工件的幾何誤差 結果表明 定位及發(fā)展方向誤差 X 和位 置誤差 r 的工件定位相關如下 Under constrained X WL r 4 Well constrained X WTLWL 1WLT r 5 Over constrained X WLT WTLWL 1 r I6 6 WLT WTLWL 1WL 6 是任意一個向量 他們還介紹了從這些矩陣的幾個指標 評價定位配置 其次是通過約束非 線性規(guī)劃的優(yōu)化 然而 他們的研究分析 不涉及非確定性定位的修訂 目前 還沒有就如何處理與提供確定的位置的夾具設計系統的研究 2 定位完整性評價 如果不確定性的位置達到夾具系統設計的要求 設計師知道約束狀態(tài)是什 么 以如何改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如果夾具系統是過度約束 是理想定 位需要的不必要的信息 而下約束時 所有有關知識約束工件的議案 可以引 導設計師選擇額外的定位或使得修改定位計劃更有效 的總體戰(zhàn)略定位計劃表 征幾何約束的狀態(tài)描述圖 2 在本文中 定位矩陣秩的幾何約束的施加評價狀態(tài) 見附件為獲得的定位矩 陣 確定需要六個定位器定位提供矩陣的滿秩定位 WL 如圖 3 所示 在給定的定位器數量 n 定位法向量 ai bi ci 和定位的位置 xi yi zi 每一個定位器 i 1 2 n n 6 定位矩陣可以確定如下 7 當等級 WL 6 n 6 時 是工件良好約束 當等級 WL 6 n 6 時 是工件過約束 這意味著 n 6 有不必要的定位在定位方案上 工件將不存在限制 n 6 定位器 這種狀態(tài)的數學表示方法 那就是 n 6 在定位向量矩陣 可表示為 線性組合的其他六行向量 圖 2 幾何約束狀態(tài)描述 圖 3 一個簡化的定位方案 定位方案 提供了確定性的位置 發(fā)達國家的算法使用下列方法確定不必 要的定位 1 找到所有的 n 6 組合定位的 2 為每個組合 從 n 6 定位器確定定位方案 3 重新計算矩陣秩的定位為左六個定位器 4 如果等級不變 被刪除的 n 6 定位器是負責過約束狀態(tài) 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多種解決方案 并要求設計師來決定哪一套不必要的 定位應該被刪除以最佳定位性能 當等級 WL 6 工件的限制約束 參考文獻 1 Asada H By AB 自動重構夾具的柔性裝配夾具的運動學分析 IEEE J 機器人 autom1985 RA 1 86 93 2 zhou YC Chandru V Barash MM 加工裝置的自動配置的數學方法分析和綜合 反 ASME J 英工業(yè) 1989 111 299 306 3 Wang MY Liu T Pelinescu DM 夾具運動學分析的基礎上充分接觸剛體模型 J 制造 業(yè) 科學與工程 2003 125 316 24 4 Carlson JS 剛性零件的裝夾和定位計劃的二次靈敏度分析 ASME J 制造業(yè) 2001 年 科學與工程 123 3 462 72 5 Marin R Ferreira P 確定性 3 2 1 定位計劃的運動學分析和綜合加工裝置 ASME J 制造 業(yè) 科學與工程 2001 年 123 708 19 6 Hu W 設置規(guī)劃和公差分析 博士論文中 伍斯特理工學院 2001 年 7 Kang Y Rong Y Yang J Ma W 計算機輔助夾具設計驗證 大會 Autom2002 22 350 9 8 Rong KY Huang SH Hou Z 先進的計算機輔助夾具設計 波士頓 愛思唯爾 2005 年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 摘 要 本設計說明書共分兩部分 內容包括工藝規(guī)程設計 其中包括零件的分析 分析 毛坯余量 工藝規(guī)程設計以及一些常用的公式和表格等 另一部分是工藝裝備設計 包括夾具設計 專用刀具設計 專用量具設計等 本論文理論觀點清晰 設計特點突出 內容詳盡 簡單易懂 論文的每一部分都 是經過我的詳細分析論證和計算 每一種設計都是有據可依的 此論文是在催老師的 指導下 又經過我的查閱資料 分析計算 編排匯總而來 此論文能夠體現出我的獨特設計風格 也能表現出我設計此套方案的價值觀 這 也說明了我所學知識 說明我能夠將自己的知識更好更充分的運用與實際的工作實踐 中 經過了 年的大學學習 我們是否有所收獲很大程度上都體現在了此次設計中 在我們即將走出校門的時候 我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運用自己的知識為培育我的 老師 栽培我的學校留下自己的設計作品 目錄 緒論 2 1 工藝規(guī)程設計 零件分析 零件的作用 零件的工藝分析 確定毛坯 3 工藝規(guī)程設計 5 定位基準的選擇 5 制定工藝路線 選擇加工設備及刀 夾 量具 確定加工余量和主要表面的工序尺寸 8 加工工序設計 工序 1 粗銑底面和工序 2 精銑底面 時間定額計算 工藝裝備設計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2 夾具設計 銑底面夾具設計 10 夾具設計的目的和條件 10 2 確定設計方案 10 確定并設計對刀元件 夾緊力的計算和設計夾緊機構 加工精度分析 夾具體的設 計 繪制夾具裝配總 圖 鉆底面孔夾具設 計 研究原始材料 明確設計任 務 確定夾具設計方案 結構 繪制結構草 圖 確定零件的定位方式 選擇定位元 件 確定并設計導向元 件 計算所需夾緊力 設計夾緊機 構 專用刀具設 計 設計條件和要 求 初選主要結構設 計 專用量具設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3 計 工件螺紋的牙型尺 寸 自文獻 8 表 6 4 3 查的環(huán)規(guī)公差及截形有關尺 寸 計算螺紋環(huán)規(guī)的大 中 小徑尺 寸 畢業(yè)設計結 論 致 謝 1 畢業(yè)設計參考文獻 緒論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 我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增強了我的實踐能力和 空間想象能力 這次設計是為了適應本專業(yè)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需要 培養(yǎng)學生綜合 運用所學理論知識 獨立解決一般機械類技術問題的能力 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和工 作作風 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本設計論文中包括工藝規(guī)程設計和工藝裝備設計兩大部分 并主要以閥體的工藝 規(guī)程設計和工藝裝備設計為重點 闡述其設計原理和方案 我還設計了一套與之配套 的專用刀具和量具及兩套夾具 在整個設計方案中 力求以經濟技術指標來指導設計 并掌握一般夾具 刀具 量具的設計方法 使工藝科學性強 并在此基礎上貫穿了自 己的整個設計思想 在此次畢業(yè)設計過程中 我得到了催廣臣等老師的熱情指導和幫助 及廣大同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在此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表示最衷心的感 謝 編者 吳飛 工藝規(guī)程設計 零件分析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4 零件的作用 閥體是東風汽車等內燃機的一個主要零件 內燃機通過該零件的安裝平面既低 面與閥體相連 用四個螺栓固定 實現內燃機車的正確連接 底面上 4 個直徑 11 毫米孔 為螺栓連接孔 由于沒有定位銷定位 故對它的位置要求 0 25 毫米 零件的工藝分析 有零件圖可知 其材料為 該材料具有較高的韌性 塑性 在低 溫下有較低的韌性 脆性轉變 溫度及較高的低溫沖擊值 且有一定抗溫度急發(fā)性 耐腐蝕性 適用于承受較好韌性 要求耐腐蝕的零件 該零件的主要加工面為直徑 的錐孔 螺紋 直徑 螺 紋 直徑 螺紋孔 個直徑 孔的底面 底面的加工精度直接影 響閥體與其他零件的接觸精度及密封 在加工底面時 應有一定的精度要求 直徑 凸臺面是與其他零件的接觸表面 直接影響該零件與其他工件之間的接觸精度 個直徑 毫米的孔是用于鏈接的表面 在加工它們時 應有一 定的精度要求 直徑 的錐孔是該零件中精度要求最高的表面 因而具有較高的加工精度要 求 由參考文獻 中有關面和孔加工經濟精度及機床能達到的位置精度可知 上述 技術要求是可以達到的 零件的結構工藝性也是可行的 確定毛坯 根據零件材料確定毛坯為鑄件又由設計任務書已知零間的生產綱領為 件 年 該零件質量約為 千克 由參考文獻 表 表 可知 其生產類型為大批生產 毛坯的鑄造方法選用砂型及其造型 又由于閥體零件的內腔及內孔均需鑄出 故應安放型芯 此外 為消除殘余應力 鑄 造后應安排人工時效和檢驗 參考文獻 表 表 可知 該種鑄件的 尺寸公差等級 為 級 加工余量等級 為 級 取 為 級 為 級 鑄件分型面選擇通過直徑 毫米 直徑 毫米孔軸線且與底面垂直的面 澆冒口位置分別位于底面和直徑 毫米凸臺兩側 參考文獻 表 用查表 法確定各表面的總余量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基本尺寸 加工余量等級 加工余量數值 說明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5 mm mm 安裝平面 10 G 3 0 側面 單側 加工 直徑 26 端面 107 G 3 5 側面 單側 加工 直徑 27 孔 27 H 2 5 孔降一級 雙側加工 凸臺面 10 G 3 0 側面 單側 加工 直徑 41 孔端 面 22 G 3 0 側面 單側 加工 M42X2 螺紋 48 G 3 0 側面 單側 加工 直徑 35 孔 30 H 2 5 孔降一級 雙側加工 M33X2 螺紋 33 G 3 0 側面 雙側 加工 直徑 20 孔 20 H 2 5 孔降一級 雙側加工 直徑 36 外圓 36 G 2 5 側面 雙側 加工 參考文獻 3 表 12 4 得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 主要面尺寸 零件尺寸 MM 總余量 MM 毛坯尺寸 MM 公差 CT N 底面輪廓尺寸 10 10 1 N 底面直徑 26 孔 端面尺寸 107 3 5 110 5 2 C 面距直徑 26 孔 端面尺寸 21 3 0 24 0 1 凸臺面表面距直 10 3 0 13 0 1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6 徑 43 空軸線中心 尺寸 大孔深 22 3 0 25 1 直徑 27 孔 27 2 5 2 5 22 1 直徑 20 孔 20 2 5 2 5 15 1 直徑 35 孔 35 2 5 2 5 30 1 5 M42X2 外徑尺寸 48 3 0 3 0 54 1 5 M33X2 外徑尺寸 33 3 0 3 0 39 1 5 直徑 36 外徑尺寸 36 3 0 3 0 42 1 5 工藝規(guī)程設計 定位基準的選擇 精基準的選擇 閥體底面是裝配基準 又是設計基準 用它做精基準 遵循基準重合 原則 實現閥體零件一面二孔的定位方式 其余各面和孔的加工也能用它定位 這樣 就遵循了基準統一原則 此外 底面的面積較大 定位比較穩(wěn)定 夾緊也比較簡單 可靠 操作方便 粗基準的選擇 選擇底面的對面 D 面作為粗基準 1 保證各加工表面均有加工余量的 前提下 使重要孔的加工余量盡可能均勻 2 其他零件與閥體有足夠的間隙 兩定位夾緊方案 方案一 用 D 面定位限制 3 個自由度 側面用一個支撐板限制 2 個自由度 這種夾緊 方案簡單 但不適合大批量生產 加工穩(wěn)定性不高 方案二 在小孔處以銷定位限制兩個自由度 側面用 3 個支撐釘限制 3 個自由度 底面 本生限制一個自由度 這種定位準確 可靠 隨行夾具簡單 適用于大批量生產 所 以該方案可行 制定工藝路線 方案一 根據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種加工方法能達到的經濟精度 確定各表面的加工 方法如下 底面 粗銑 精銑 兩側面 粗銑 直徑 35 孔 粗銑 底面孔 4 11 4 20 鉆 锪 直徑 41 內錐孔 粗車 半精車 精車 直徑 大孔 粗鏜 粗車 半精車 精車 攻螺紋 直徑 小孔 粗鏜 直徑 孔 粗鏜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7 粗車 半精車 精車 攻螺紋 凸臺面直徑 直徑 孔 粗車 半精車 鉆孔 攻螺紋 根據先面后孔 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則 將底面 兩側面 級底面空的加工放前面 后鉆 孔 孔 螺紋孔 等次要表面放在最后加工 工序過程排列如下 方案一 工序號 工序內容 鑄造 時效 涂漆 1 粗銑底面 2 精銑底面 3 銑兩側面 4 鉆底面孔 4 11 锪盤 4 22 5 車大孔 車端面 車直徑 27 內孔 車 直徑 41 錐孔 粗車直徑 48 外圓 半 精車直徑 48 外圓 精車直徑 48 外圓 倒 1 5X45 度角 車半徑 3 毫米圓弧 車 M48X2 螺紋 6 車小孔 車端面 車直徑 20 內孔 車 直徑 36 外圓 車直徑 33 外圓 車 3 5 溝槽 倒 1X45 度角 倒 1 5X45 度角 車 M33X2 螺紋 7 車凸臺面 車直徑 43 端面 車直徑 43 外圓 車直徑 35 內孔 8 鉆凸臺面孔 鉆 2 10 2 孔 9 攻絲 2 M12 10 成品檢查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8 方案二 工序號 工序內容 鑄造 時效 涂漆 1 車底面 2 銑兩側面 3 鉆底面孔 4 11 锪盤 4 22 4 車大孔 車端面 車直徑 27 內孔 車 直徑 41 錐孔 倒 1 5X45 度角 車半 徑 3 毫米圓弧 5 粗車直徑 48 外圓 車 M48X2 螺紋 6 車小孔 車端面 車直徑 20 內孔 車 直徑 36 外圓 車 3 5 溝槽 倒 1X45 度角 倒 1 5X45 度角 7 粗車直徑 33 外圓 車 M33X2 螺紋 8 車凸臺面 車直徑 43 孔 車直徑 35 孔 9 鉆凸臺面孔 10 攻絲 2 M12 11 成品檢查 方案二所制定的工序存在許多問題 須進一步討論 如車底面 因工件和夾具的寸較 大 在臥式車床上加工時 它們的慣性力較大 平衡較空難 又由于底面不是連續(xù)的 圓環(huán)面 車削中出現斷續(xù)切削 容易引起工藝系統的震動 故改用銑削加工較好 工 序 4 5 6 7 都分別采用車削 它們應該采用工序集中原則 因此方案一比較好 選擇加工設備及刀 夾 量具 由于生產類型為大批生產 所以加工設備以通用機床為主 工件在各機床上的裝卸及 各機床間的傳送均由人工完成 銑底面 考慮到工件的定位夾緊方案及夾具結構設計等問題 采用立銑 選擇 X53K 立 銑床 參考文獻 2 表 4 3 選擇直徑 50 毫米的立銑刀 專用夾具和游標卡尺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9 銑兩側面 采用立銑 選擇銑床 X53K 直徑 53 毫米的立銑刀 銑夾具和游標卡尺 鉆底面孔 采用搖臂鉆床 Z35 選擇直徑 11 毫米的錐柄麻花鉆 锪盤專用夾具 專用夾 具和游標卡尺 車大孔 采用 CA6140 選擇端面車刀 45 度彎頭車刀 外圓車刀 螺紋車刀 游標卡尺 螺紋量規(guī)和專用夾具 車小孔 采用 CA6140 選擇端面車刀 45 度彎頭車刀 外圓車刀 螺紋車刀 游標卡 尺 螺紋量規(guī)和專用夾具 車凸臺面 采用 CA6140 選擇端面車刀 45 度彎頭車刀 外圓車刀 螺紋車刀 游標 卡尺 專用夾具 鉆凸臺面孔 采用搖臂鉆床 Z35 選擇直徑 10 2 毫米鉆頭 游標卡尺 專用夾具 攻絲 2 M12 采用搖臂鉆床 Z35 選擇 M12X1 的機用絲錐 選擇螺紋量規(guī) 絲錐專 用夾具 成品檢查 檢查主要尺寸 選擇游標卡尺 螺紋量規(guī)和角度尺 確定加工余量和主要表面的工序尺寸 根據參考文獻 1 直徑 41 錐孔 半精膛 工序余量 Z 1 7mm 直徑 27mm 孔 粗鏜 工序余量 Z 2 5mm 直徑 26mm 孔 粗鏜 工序余量 Z 6mm 直徑 20mm 孔 粗車 工序余量 Z 5mm 直徑 35mm 孔 粗車 工序余量 Z 5mm 直徑 43mm 凸臺面 粗車 工序余量 Z 7mm 平面 粗車 工序余量 Z 2mm 加工工序設計 工序 1 粗銑底面和工序 2 精銑底面 查文獻 1 表 13 27 平面加工余量 的精加工余量 Z1JING WEI 1 0mm 知 1 面總余量 Z1 總為 3mm 故粗加工 Z1 粗 3 1 2mm 查文獻 1 表 4 21 得粗加工公差等級為 T11 其公差 T 粗 0 24mm 校核精銑余量 Z1 精 Z1 精 min X1 粗 min X1 精 min 11 0 24 10 0 035 0 725mm 1mm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0 故余量足夠 參考文獻 1 表 14 69 取粗銑的每齒進給量 F 為 r 粗銑走刀一次 精銑走刀一次 相應切削速度分別為 粗 3 14D 1000 3 14X125X150 1000 58 88 精 1000 3 14X125X300 1000 117 75m min 時間定額計算 1 機動時間 粗銑 T1 L L1 L2 FmI 取 L1 3min L2 32min T1 115 32 3 0 3X1500 0 33mim 精銑 T2 L L1 L2 FmI 取 L1 3min L2 32min T2 115 32 3 0 5X300 1min 所以機動時間 T T1 T2 0 33 1 1 33min 2 輔助時間 參考文獻 4 表 2 5 確定如下 粗銑 精銑操作內容 每次所需時 間 操作次數 時間 min 操作次數 時間 min 主軸變速 0 025 1 0 025 變換進給量 0 025 1 0 025 1 0 025 卡尺測量 0 1 1 0 1 1 0 1 開停車 0 015 主軸運轉 0 02 清除銑削 0 04 各工步輔助時間分別為 粗銑 0 125min 精銑 0 15min 裝卸工件時間參數取 1 5min 所以輔助時間 Ta 0 125 0 15 1 5X2 3 275min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1 3 作業(yè)時間 Tb Ta T1 3 275 1 33 4 605min 4 布置工地時間 Ts 參考文獻 1 取 a 3 則 Ts Tb a 4 608x3 0 138min 5 休息與生理需要時間 Tr 參考文獻 1 取 B 3 則 Tr Tb B 4 608X3 0 138min 6 準備與終結時間 Te 取各部分時間為 中等件 33min 對刀 7min 工藝裝備設計 夾具設計 銑底面夾具設計 夾具設計的目的和條件 設計第五道工序粗銑 精銑安裝平面的銑夾具 該夾具選擇用機床型號為 X30K 確定設計方案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2 由于該道工序是機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要進行粗基準的選擇 夾具設計必須遵循夾 具設計方案的原則即 在確保加工質量的前提下 結構竟可能簡單 操作省力 高效 安全 經濟合理 并盡量采用標準元件 根據以上 擬定方案如下 方案一 選用 D 面作為主要定位表面限制 3 個自由度 再以側面輔以定位 限制 2 個 自由度 再在前后方向上用一個支撐釘限制 1 個自由度 主軸順時針正轉進行銑削加 工 在側面用一壓板壓緊 運用聯動機構一次加工兩個工件 夾緊力由液壓缸通過拉 桿提供 方案二 以小孔內圓毛坯面及端面定位 再輔以側面定位 其中長定位心軸及小孔端 面限制了 4 個自由度 側面定位限制 2 個自由度 在側面方向上采用螺栓施加夾緊力 對以上兩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如下 方案一 由于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 沒有基準不從合誤差 當毛坯鑄造精度不高 時 不會產生安裝平面與小孔軸線不垂直的缺陷 不易保證孔加工余量均勻 定位元 件尺寸較小 剛性較差 手動夾緊 輔助時間長 工人勞動強度高 生產率較低 但 便于設計和制造 成本較低 適用于小批量生產 方案二 所選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 存在的不重合誤差不易保證 各孔的加工 余量均勻 由于心軸定位并承受主要切削力 心軸尺寸不大 易變形 但采用液壓夾 緊時 輔助時間短 一次加工兩個元件減少了作業(yè)時間 工人勞動強度低 生產率也 高 其設計制造較復雜 要求較高 適用于大批量生產 綜上 優(yōu)先選用方案一 確定并設計對刀元件 為迅速正確地確定銑刀與工件的相對位置 設置了塊 借助平塞尺進行對刀 控制端 銑刀的中心位置和銑削深度 對刀塊安裝在夾具體上 夾緊力的計算和設計夾緊機構 1 夾具選用液壓裝置夾緊 用一根定位心軸連接液壓缸缸桿 帶動連接在心軸上的 壓板夾緊工件 2 夾緊力的計算 粗銑時切向切削力 Py 為最大 銑削切削力 由參考文項 5 表 1 29 得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3 Py 490TSzDBZ T 銑削深度 取 T 2 S 每齒進給量 S 0 3 D 銑刀直徑 D 120 B 銑削寬度 B 115 Z 齒數 Z 12 所以 Py 2876 89N 加工精度分析 1 夾具外形的最大輪廓尺寸為 605X196X233mm 2 與安裝有關的技術要求 A 由于銑床夾具是依靠夾具體底面和定位鍵側面與機穿工作臺的平面 T 形槽連接 對安 裝平面的加工尺寸無影響故 A 0 3 對刀誤差 T T S h S 塞尺的制造誤差 h 對刀塊工作到定位元件的尺寸公差 T 0 018 0 036 0 054mm 4 制造誤差 Z 由夾具總圖的技術要求可知 Z 0 05mm 夾具體的設計 由于工件形狀復雜且不規(guī)則 夾緊選用的是液壓連動夾緊 故選擇鑄造夾具體為宜底座 設有兩個耳座槽 用 T 形螺栓固定與銑床工作臺上 在中間最遠距離處安裝有兩個定向 件 用以確定夾具與刀具的正確位置 繪制夾具裝配總圖 此銑床夾具的裝配總圖上應將定位襯套 液壓夾緊裝置 輔助支撐與夾具體的連接表達清楚 鉆底面孔夾具設計 研究原始材料 明確設計任務 根據任務書可知此零件的生產綱領為 5000 10000 件 年 根據零件的工藝規(guī)程和本工 序的具體要求及前后工序的相互聯系 可知本工序所選用的刀具為鉆頭 要選用一把 平挫 量具用游標卡尺 由于被加工孔是均勻分布在同一圓周上的平行孔系 所以采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4 用固定式鉆模在搖臂鉆床在 Z35 上進行加工 確定夾具設計方案 結構 繪制結構草圖 在確定夾具設計方案時應根據夾具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確保零件的加工質量基礎上 結構盡量簡單 操作方便高效 制造成本低廉 綜合分析 確定零件的定位方式 選擇定位元件 在分析零件結構特點 尺寸 精度 數量的基礎上 根據 6 點定位原則 結合實際加 工精度的要求 選擇以工件的外圓表面 所加工的 4 個小孔中心軸線所在的平面及側 面作為定位基面 在工件的外圓表面用一 V 型塊實現定位 由于所用的是短 V 型快 因而用它定位限制了兩個自由度 定位支撐板用圓銑刀銑成圓形 由于該支撐板圓環(huán) 部分較大 因而用它定位限制了 3 個自由度 為使該夾緊機構實現完全定位 再在側 面用一支撐釘定位限制另一自由度 從而實現工件的完全定位 確定并設計導向元件 為了迅速 準確地確定刀具與夾具的相對位置 鉆模上設計引導刀具且防止其在加工 過程中發(fā)生偏移的元件 鉆套 由于所加工的孔為均布于同一圓表面的 4 個孔 故 選用 4 個鉆套 用以保證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及提高工藝系統的剛度 計算所需夾緊力 設計夾緊機構 1 由于工件質量不大 產量為批量生產 所以采用手動夾緊裝置 選擇用夾角成 120 度的 V 型塊夾緊工作 為了裝卸工件方便 需要 V 型塊在 X 方向上能夠平移 所以采用壓緊螺釘與 V 型塊相連 在支撐的槽內實現 X 方向 的平移 把帶孔滾花螺母與壓緊螺釘相連 承受主要夾緊力 在側面輔助夾緊 的支撐釘定位方向上用一球形夾緊螺栓夾緊 從而實現工件的手動夾緊 2 計算夾緊力 W 2QL Dtg a 刀傾角 J 主偏角 K 負偏 角 K1 參考文獻 7 表 3 5 18 R 5 a1 a 10 J 15 K 60 K 1 10 6 計算刀槽位置參數 刀槽 斜角 B 偏距 e 刀槽傾角 S 刀體端 面上刀槽底距銑刀軸線的 距離 H Tgr tgr1 sink tgl cosk tg5 sin60 tg 15 cos60 0 2097 Tgr tgr1 cosk tgl sink tgr5 cos60 tg 15 sin60 0 1883 TgB tgr2 cosr3 tgr 10 66 cosr11 85 0 1842 E 2 dsir3 htgB H cosB 160 2s in11 85 12tg K 60 K1 10 R3 11 85 R2 10 66 B 10 4 4 E 28 4 53mm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7 10 44 14 cos 10 44 28 453 參考文獻 7 表 3 5 18 M B 2 20 2 10mm H D 2cosr3 h cosBtgs m coss coss1 d 2sinr3 tgb sins1 160 2co s11 85 12 cos 10 44 tg10 10 cos10 cos1 83 160 2sin11 85 12tg 10 44 sin1 83 65 5mm S 10 S1 1 8 3 m 10mm h 63 5 mm 7 刀齒幾何角度的計算 8 刀體外直徑 9 刀齒夾固形式及尺寸 專用量具設計 工件螺紋的牙型尺寸 螺距 P 3mm es 0 048mm Td 0 2mm Td1 0 375mm 自文獻 8 表 6 4 3 查的環(huán)規(guī)公差及截形有關尺寸 Tr 14um Tcp 8um m 15um Zr 2um Wgo 16um Wng 12um Tpl 9um 自表 4 6 4 查得 Ta 2 9 分 Ta1 2 13 分 自表 4 6 5 中查得 Tp 0 005mm 自表 4 6 6 中查得 bmax 0 4mm Rmax 0 217mm 自表 4 6 7 中查得 F1 0 3mm F2 0 45mm b3 1 0 08mm 自表 4 6 8 中查得 S 0 08mm 偏移量 自表 4 6 9 中查得 h3 0 73 0 208 同一齒槽兩牙側面牙型高度的最大差值 0 28mm Tr 通端和止端螺紋環(huán)規(guī)的中徑公差 Tcp 校對環(huán)規(guī)的中徑公差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8 m 由通端和止端螺紋環(huán)規(guī)的中徑公差帶的中心線分別到 ZT TT 中徑公差帶中心線間 的距離 Zr 由通端螺紋環(huán)規(guī)公差帶的中心線到 ZT 到工件外螺紋中徑上偏差之間的距離 Td 工件外螺紋大徑公差 Wgo 由通端螺紋公差帶的中心線到其磨損極限之間的距離 Wng 由止端螺紋公差帶的中心線到其磨損極限之間的距離 Tpl 通端和止端螺紋環(huán)規(guī)的中徑公差 計算螺紋環(huán)規(guī)的大 中 小徑尺寸 自文獻 8 表 4 6 10 查得通端螺紋環(huán)規(guī) 大徑 D es Tpl 33 0 048 0 009 32 961mm 具有間隙槽寬 Bmax 0 4mm 中徑 D2 es ZR TR 2 32 0 048 0 002 0 014 2 31 95 0 007mm 磨損極限尺寸 D2 es ZR Wgo 31 95 0 016 31 966mm 小徑 D1 es ZR TR 2 31 0 048 0 014 2 30 952 0 007mm 止端螺紋環(huán)規(guī) 大徑 d es Tpl 33 0 048 0 009 32 961mm 具有間隙槽寬 b3 1 0 08mm 中徑 d2 es Td2 Tr 2 TR 2 32 0 048 0 2 0 014 2 0 014 2 31 745 0 007mm 磨損極限尺寸 d2 es Td2 Tr 2 中徑 D2 es ZR TR 2 32 0 048 0 002 0 014 2 31 95 0 007mm 畢業(yè)設計結論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 我的畢業(yè)設計終于完成了 它是我們 4 大學生活的尾聲 但也是非常重 要的結局 畢業(yè)設計對學生而言是我們對 4 年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 對學校 對老師而言是 對學生的全面考察 這些日子的畢業(yè)設計使我對設計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刻 更全面的認識 也使我深深的愛上了設 計工作 此次畢業(yè)設計是我開始真正的設計工作的第一步 它不僅培養(yǎng)了我對設計工作的興趣 也 使我有了一個好的設計開端 機械設計工作復雜煩瑣 是一項有高深難度的腦力勞動 不僅要求設 計工作者有非常豐富的設計知識 還要求設計工作者有積極創(chuàng)新的空間想象能力 同時設計者也必 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19 須在設計工作中能夠做到認真負責 通過本次設計 我提高了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我實現了從理論向實踐的過度 同時 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以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以后走出校門的歲月里我會更加努力的 我一定會做 一名合格的設計者的 致謝 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 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 鍛煉了我獨立完成設計任務 獨立 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了我對機械設計的濃厚興趣 通過這次設計 我更堅定了自己對設計工作的 信念 我相信此次設計工作對我的一生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 我得到的催廣臣老師的熱情指導 催老師不遺余力的幫助使我能夠順利完 成此次畢業(yè)設計 在此我向催老師表示最忠心的感謝 同時我也感謝學校為我們的設計工作提供了 便利的條件 畢業(yè)設計參考文獻 1 鄭修本 馮冠大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學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 許堅 張崇德主編 機床夾具設計 東北大學出版社 3 張龍勛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及習題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4 趙如福主編 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 上海科技出版社 文廣成主編 刀具課程設計指導書 東北大學出版社 李慶壽編 機械制造工藝裝備設計實用手冊 寧夏人民出版社 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 修訂組編 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 上??萍汲霭嫔?周誦明編 畢業(yè)設計指導書 華中理工人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