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師大研究生課程《世界古代史》專題答案.doc
《東師大研究生課程《世界古代史》專題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東師大研究生課程《世界古代史》專題答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研究生課程進修班試卷封面 姓 名: 宋 增 豐 單 位: 鎮(zhèn)平縣教師進修學校 專 業(yè): 歷 史 考試科目: 世界古代史 考試分數: 2014年8月28 日 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考試試卷評分表 課程名稱 世界古代史 姓 名 宋增豐 單 位 鎮(zhèn)平縣教師進修學校 專 業(yè) 歷 史 2014年8 月28 日 題 號 分 數 簽 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總 分 評閱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網絡課程“世界古代史” 試卷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滿分40分。要求:以簡明而準確的文字呈現各詞條的確切含義,文字量不必過大,但基本信息要點務求完整。) 1、軍事民主制 答:軍事民主制是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首用此術語,指古希臘*荷馬時代(英雄時代)部落及其聯合(聯盟)的組織機構。包括:議事會,由氏族長老組成;人民大會,由氏族成年男子組成;其軍事首長,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階級社會中國王的權力。古羅馬人、日耳曼人、西徐亞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經歷過軍事民主制。歷史學上有時也用以指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一個階段。 2、大流士 答:大流士為波斯帝國的統(tǒng)治者.他利用波斯帝國發(fā)生政變的機會,聯合一部分波斯權貴,殺死政變領袖高墨塔,登基為王,繼而鎮(zhèn)壓巴比倫、埃蘭、米底等地起義,恢復了瀕于瓦解的波斯帝國秩序。在位期間,大流士大大擴張了波斯帝國的疆域,形成了領土空前廣闊的奴隸制大帝國。 3、《摩珂婆羅多》 答:《摩珂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并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珂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jié)),內容篇幅相當于《羅摩衍那》的4倍,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guī)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珂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4、特洛伊戰(zhàn)爭 答:特洛伊戰(zhàn)爭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Helen)為起因,道出以阿伽門農(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戰(zhàn)。 5、隸農制 答:隸農制是古代羅馬的一種土地剝削和人身依附關系,隸農初指承租別人土地的佃戶,是享有公民權的自由權民。與行省經濟興盛適成鮮明對照,這時帝國的中心意大利開始產生農業(yè)衰落的現象。共和后期百年內戰(zhàn)中大規(guī)模的屠殺、流放和沒收財產,以及得勝將領犒賞退伍老兵和廣建殖民地,使公元前2世紀以來大地產的增長暫時受到抑制,中小地產一度普及于意大利和行省部分地區(qū)。 6、凡爾登條約 答:凡爾登條約是分割法蘭克人的查理曼帝國的條約。這一條約是查理曼帝國瓦解的第一階段,預示近代西歐國家的形成。根據條約,加洛林帝國一分為三。洛泰爾仍承襲帝號,并分得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萊茵河和阿爾卑斯山以西,埃斯科(斯海爾德)河、默茲河、索恩河和羅訥河以東地區(qū),稱中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地區(qū),稱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分得洛泰爾領地以西地區(qū),稱西法蘭克王國。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大體上確定了近代意大利、德意志和法蘭西三國領土的雛形。: 7、《古蘭經》 答:《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唯一的根本經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陸續(xù)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匯集。“古蘭”一詞系阿拉伯語Quran的音譯,意為“宣讀”、“誦讀”或“讀物”。中國舊譯為《古爾阿尼》、《可蘭經》、《古蘭真經》、《寶命真經》等。中世紀伊斯蘭經注學家根據經文的表述,說它有55種名稱,其中常以“克塔布”(書、讀本)、“啟示”、“迪克爾”(贊念)、“真理”、“光”、“智慧”等來稱呼。 8、笈多王朝 答:笈多王朝中世紀統(tǒng)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qū)。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笈多王朝是中世紀印度的黃金時代。 二、問題簡答(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要求:以簡明而準確的文字對各問題進行作答,文字量適中,務求要點明確、條理清楚、史實陳述準確。) 9、新石器時代的農業(yè)革命的歷史影響。 答:新石器時代的農業(yè)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農業(yè)、畜牧業(yè)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采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yōu)橐赞r業(yè)、畜牧業(yè)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事物的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锏纳a者。農業(yè)革命還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由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此外,農業(yè)革命為以后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chuàng)造了物質基礎。 10、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 答:從3世紀起,帝國北部各日耳曼部落加強了對羅馬的滲透。西羅馬帝國在苦撐了百年之后,終于徹底覆亡。在古典帝國的廢墟之上,日耳曼人建立起十幾個國家政權,開始承擔起歷史所賦予的革故鼎新的使命。因為這些落后民族,憑借新興的國家政權給予羅馬社會以最后一擊---廢除了奴隸制度,從而為西歐文明的繼續(xù)發(fā)展掃清了障礙。即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可以總結如下: ①日耳曼人的到來引起了西歐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即羅馬式奴隸制被強行廢除;日耳曼人原有的氏族部落組織迅速解體。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封建制度逐漸形成。 ②蠻族國家的建成,使西歐統(tǒng)治者的人種構成發(fā)生了變化。 ③西歐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遷至西歐內陸地區(qū),由城市轉至鄉(xiāng)村。 總之,5世紀前后,羅馬帝國的衰亡、日耳曼民族的遷徙和建國,構成了歷史大變革的主要內容。西歐文明的發(fā)展格局和內部結構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新興的封建社會在羅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的相互融合中,逐步形成。 三、問題論述(共1道題,滿分30分。要求:深刻理解問題實質,以基本史實為依托,全盤考察與問題相關的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展開合乎邏輯的綜合評析。鼓勵進行有理有據的自由學術發(fā)揮,答案文字量應有一定規(guī)模。) 11、羅馬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答:羅馬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①奴隸制經濟危機導致了帝國經濟的崩潰。布匿戰(zhàn)爭之后形成的奴隸制莊園不僅導致了共和國基礎的瓦解,而且為帝國時期的3世紀危機埋下了隱患。這場危機使以后的羅馬經濟出現了很多變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擴大,這一系列的變化造成了羅馬中央政府的財政枯竭和地方封建勢力的形成,終使帝國衰落;隸農人身依附關系的加強和不受法律約束的封建主義的興起;工商業(yè)的萎縮;貨幣從流通領域的消失與向自然經濟的倒退; ②羅馬帝國主義的征服政策使羅馬制造了1個充滿矛盾,危機四伏的環(huán)境。羅馬大量財力、人力的耗費皆與這種政策有關。維持大的軍事機器耗盡了國家的資財,并且連續(xù)的征服勝利使其統(tǒng)治集團變得更加貪得無厭,外來的腐蝕和與其他民族,尤其是蠻族的沖突,都是帝國的致命隱患。有人認為:假如有1個比其他因素更能促成羅馬文明滅亡的首要因素的話,那很可能就是帝國主義。 ③道德的淪喪歷來被認為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之一。據說圖拉真統(tǒng)治期間,羅馬城有32000名娼妓。假如我們相信一些古典作家的說法,同性戀在當時是極其普遍的,甚至是時髦的現象。當時的羅馬街頭整日整夜游蕩著大批的流氓無產者。3-4世紀,羅馬的流氓既無收入又鄙視勞動,終日的興趣只在于出賣自己的選票和觀看野蠻的角斗。這時的角斗比以前規(guī)模更大,更加血腥,獅子、老虎等猛獸也被引進劇場,與赤手空拳的角斗士進行生死決斗。參觀角斗的既有愚味無知的下層民眾,也有富裕的達官貴族。各種宴會通宵達旦,為追求美味珍饈入口時的美妙感受,他們在飽餐之后吃催吐的藥物,以便再吃。嘔吐物把臺伯河水弄得污穢不堪。羅馬社會道德的淪喪表明:其文明已進入腐朽、衰敗的階段。 ④以蠻制蠻政策直接促成了帝國的滅亡。西羅馬帝國最后的皇帝被日耳曼雇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導致羅馬帝國滅亡。這種蠻族雇傭軍的出現源自于戴克里先開始的以蠻制蠻的自殺性政策。軍隊的蠻族化使其在抵御蠻族入侵的過程中毫無建樹,最終給自己培養(yǎng)了掘墓人。 ⑤公元166年和252年,發(fā)生了源起亞洲的可怕的瘟疫,結果使意大利的人口銳減,從而導致兵源短缺,不得不吸收大量蠻族加入羅馬軍隊,為蠻族入侵大開了方便之門。 總之,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是多源而復雜的,衰亡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綜合性后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世界古代史 師大 研究生課程 世界 古代史 專題 答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810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