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教案.doc
《《云南的歌會》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云南的歌會》教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題:《云南的歌會》 科目:語文 教學對象:八年級 課時:兩課時 主備人:劉霞 單位: 陽泉市實驗中學 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會》是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之作。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的場面民歌演唱。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歌唱的情景,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色,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上要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讀,老師要選出幾段精彩的語言片斷引導學生賞析品味。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學習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2、 過程與方法: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探尋并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比較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難點:學習作者表現(xiàn)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教學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激發(fā)興趣) (一)導語: 我國有56個少數(shù)民族,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云南的民歌,這就是——《云南的歌會》。 (2)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xiàn)出鄉(xiāng)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 (3) 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ǐ)西譬(p)喻糯(nu)米蹲(dūn)踞忌諱(hu)酬(ch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譬喻:打比方。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通過工具書會讀以下詞語并熟練地寫出詞語。 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后能說出自己通過本文對云南的歌會有了哪些了解?本文以老練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描繪了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這是讀者初步感知課文就可以獲取的信息,大多數(shù)學生也不會例外。 (2) 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時先應引導大家注意每種歌會形式的特點,再根據(jù)三個場合內容上的側重,把握其寫作手法的不同,最后弄清其結構上的安排。 1、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金滿斗會——民歌傳承 2、在手法上,三個部分一寫唱歌人,一寫唱歌的環(huán)境,一寫唱歌的場面。 3、學生根據(jù)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結構: 總起全文(1) 山野對歌(2~3)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4)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 金滿斗會(5)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一)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余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么方式表現(xiàn)山野對歌并做批注。學生不難看出“山野對歌”這一片斷首先介紹了對歌的地點和內容,然后主要通過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的動作、神態(tài)、外貌來表現(xiàn)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快。 教師可以在此補充:在組織學生研討時應引導大家注意“山野對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里,所以對歌的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參與對歌的多是年輕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輕人還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對唱歌的女子的描寫,特別是對她的衣著的描寫,讓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聰明、開朗、勤快的少數(shù)民族農(nóng)家女子。 (二)、比較閱讀,交流討論課后“研討與練習”二:沈從文的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開放性,只要學生能看到兩處人物描寫的差異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真實細致,第二段著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學生喜歡哪一種寫法,只要言之成理,都應肯定和鼓勵) (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小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寫,可以間接描寫;語言可以樸素自然,也可以濃墨重彩。選擇哪一種方法,全看表現(xiàn)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讓人物符合人物的特點,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交流自己喜歡的原因以下略舉幾例:學生勾畫出的好詞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環(huán)境描寫,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等等。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賞析好詞好句,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的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lián)想,讓人感受到了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鉆”等動詞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教師在讓學生說得盡興時提醒學生注意:本段要表現(xiàn)的歌會形式是什么?寫人們唱歌的有幾句話?寫環(huán)境的又有幾句話?目的是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討論。)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一)、默讀第四段,第四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yōu)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shù)貎?yōu)美的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二)、默讀第5段,第5段將“金滿斗會”與前兩種形式的歌會比較,說說“金滿斗會”的難得之處在哪里? “金滿斗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場面盛況空前,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xiāng)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時間長:唱和相續(xù),一連三天才散場。 盛妝:和逢年過節(jié)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傳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匯集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五、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教師結束語: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云南的歌會》,他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通過學習,我們學習了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的美妙情境。本文也是描寫音樂的佳作,讓學生對民族音樂、通俗音樂和高雅音樂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板書設計 云南的歌會 山野對歌---才情智力大比拼 山路漫歌---發(fā)自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課后反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云南的歌會 云南 歌會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827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