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探索.doc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探索.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探索.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論文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探索 昌平南邵中心小學 紀俊文 文章摘要: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語感??梢詥l(fā)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審美情趣,可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F(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一條自主實踐、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整合 一、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 1、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情感 兒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么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果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fā)展的目的。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桂林山水》一課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圍繞著桂林山水之美,祖國山河秀麗可設計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我校吳景雙老師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1、出示一幅圖文片:中國地圖,并用動畫技術突出顯示桂林在祖國地圖上的位置。2、出示一張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過對"甲"字的講解,點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覽勝地中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激起學生一睹為快的強烈欲望。3、老師抓住時機放一段已編輯好的配樂錄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學生帶進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這樣,一上課就渲染了氣氛,拉進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緒鋪墊。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還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妒镩L街送總理》一課是一篇具有濃重的感情色彩的記事文章。記敘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送別敬愛的總理的感人場面。當學到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人們悼念總理時,放一段錄像:夜幕中,漫漫的長安街兩旁擠滿了前來送行的男女老幼,人們望著靈車哭泣著,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學生看完人民群眾悼念總理的悲痛場面,對總理無限崇敬和愛戴之情油然而升,再帶著這種感情朗讀課文就容易入情入境了。 2、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情境。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聯(lián)教育家也如是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xiàn)情境,啟發(fā)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fā)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 如小學語文第九冊《觀潮》一課,作者在課文第五自然段最后描寫潮的樣子和潮的響聲尤為精彩,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我校馬愛萍老師在教學中,借助錄像讓學生感受潮來時浪涌岸灘,洶涌澎湃的聲音,讓學生感受潮來時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壯麗之美。通過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應春銀老師在講授第十一冊27課《夜鶯之歌》一課時,3次播放夜鶯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每一次出現(xiàn)各有作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 這種以聲音、圖形、錄像的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代替老師枯燥乏味的講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3、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圓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xiàn)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xiàn)媒體與目標的統(tǒng)一性、協(xié)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難點的目的。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達到開發(fā)學生智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的目的。 林雅潔老師在進行《語言的魅力》一課的教學時,針對學生理解比較困難的重點句,制作一組課件進行對比,一是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賞心悅目。二是這位雙目失明的老人眼前一片漆黑的畫面,這樣的對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課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云,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這良辰美景,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钡囊馑?,更進一步體會到“春天來了,可是…”這富有詩意的語言所產生的魅力。 三年級語文第六冊《爬山虎的腳》一課,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了爬山虎的葉子、腳及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這節(jié)課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張麗娟老師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讓擅長繪畫的同學在圖上畫出爬山虎的腳。然后再用實物投影把同學們的畫展示出來,集體討論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發(fā)揮了擅長繪畫同學的智能強項,給他們創(chuàng)設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 4、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感知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強調抽象思維而忽視了形象思維的發(fā)展。這就造成了語文課上的“老師講學生聽”。如何才能使學生愛上語文課,能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產生興趣呢?如何才能使學生意會到語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終提高他們駕御語言的能力,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訓練語感,語感就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語感的訓練不能憑教師的三言兩語,而是要以形象思維理論為依據(jù),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訓練學生的語感。 形象思維是一種以表象為材料進行的思維,它具有形象性、整體性、直覺性和富有情緒色彩等特點。而我們的閱讀教學正是要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使概括的東西變成具體形象的東西,把作者的語言轉化為活脫脫的生活、人物,在頭腦中活動起來,甚至在此基礎上想象出超乎語言本身的事物時,才有可能觸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才能對詞句有具體的感受,產生語言的形象感,使學生最終真正理解文學形象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境界。可見語感的訓練關鍵在于將文字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形象?,F(xiàn)代教育技術的恰當運用,正好解決了這一其它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語言文學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過對形象的感知,引發(fā)學生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內容的深層內涵,從而把握字里行間的點點情絲,使讀者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鳴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畫面感染力強。如《草原》一文,老舍對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這樣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天際…”,在這里學生沒有感性認識,如:“一碧千里,并不茫?!?。憑學生的一般生活經驗很難有廣闊遼源之感。我校吳景雙老師在教學這一段文字時運用錄像通過鏡頭的拉近、拉遠,畫面的更迭、定格,讓學生比較、觀察、體會,反復吟誦表示畫面的句子,在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活動中,使他們感受到草原的遼闊、深遠、朦朧的意境美,產生明快、愉悅的情感。 5、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美感,滲透美育。 審美感知是人對于能夠引起愉悅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于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根據(jù)這一點,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意境,讓學生感知審美對象、產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為通過審美感知,可以引起學生心態(tài)的系列變化?;驉?、或憎、或歡快、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的印記,在觸動學生理智、改善認知行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張麗娟老師在講授《小草》一課時,面對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針對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教師始終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教師在黑板上隨手畫出的“小草”的簡筆畫,把“小草”擬人化。教師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而精心制作的描繪小草美景的幾幅動畫并配樂的精致的電腦課件,色彩明快,仿佛置身其中。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等方法指導朗讀。使學生興致勃勃地讀書、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為形成良好的語感創(chuàng)造條件,而且使學生、教師都在欣賞美、贊嘆美,受到美的熏陶。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優(yōu)秀教材,如《林海》、《五彩池》、《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展現(xiàn)自然美的課文。還有許多生動豐富的語句,詩情畫意是一大特色。借助錄音、錄像、投影等多種教學媒體,把優(yōu)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xiàn)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林海一碧千里的的壯觀,五彩池奇異繽紛的美妙,再加上優(yōu)美的樂曲,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可見,加強多媒體教學,運用畫面、音樂等媒介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變?yōu)榫唧w可感的審美形象,這也是增強審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電腦網絡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那鮮活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恰到好處的色彩運用,確實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難忘的印象,有時甚至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6、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啟發(fā)想象拓展思維,鼓勵創(chuàng)新。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軀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 張麗娟老師在教學《撈鐵牛》時,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撈起沉在黃河中的鐵牛的過程,使學生由衷地感受到懷丙和尚不愧是我國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學習中,學生指出了懷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說:“懷丙和尚撈一只鐵牛需要將兩船泥沙鏟到黃河里去,撈八只鐵牛需要把16船泥沙鏟到黃河,這樣做既費事,又可能將河套堵塞。”在教師的啟發(fā)下,他們議論紛紛,自由討論,紛紛給懷丙和尚出謀劃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撈鐵牛的方法。這時候,教師請學生將他們想出的好辦法輸入電腦演示出來,學生的創(chuàng)新成果得到及時反饋,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熱情。 我認為,想象的對象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中已存的,但個人尚未感知過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中尚未有過,還有待創(chuàng)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創(chuàng)新”的特征和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結合教材內容,憑借想象因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國,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正因為如此,愛因斯坦才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币驗橹R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一條自主實踐,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徑 1、引導學生借助豐富的網上資源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培養(yǎng)信息的能力已成為教育的核心,信息的加工、處理、應用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 我們在嘗試網絡化教學時就提倡教師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各種智能的綜合主題學習,在主體學習過程中,教師提供素材往往跨越學科界限,這就意味著資源的開放。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研究統(tǒng)一主題的不同方面,這就有了選擇學習材料的主權,也有了充分的時空選擇探索各自的學習領域。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古詩《山行》閱讀教學時突破了以往逐字逐句的講解的教學方式,而是放手讓學生通過計算級網絡查找與《山行》有關的文學、歷史、地理人物等有關《山行》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與大家共享,加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并且以此方式學習了與秋天有關的若干首古詩,學生從中學到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無法學到的知識,而且學生收集、整理、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給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平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得到心智的發(fā)展。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網絡化教學引發(fā)的學法改革,使每個學生都掌握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2、發(fā)揮計算機學習工具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計算機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上,學生也不是課件的“看客”要充分發(fā)揮其學習工具的作用,為發(fā)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環(huán)境。 比如,在主題學習中,學生需要決定自己的學習,這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各種基本技能,也獲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進行學習的機會。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制于課本,而是在做中學。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的《我愛祖國山水美》作文教學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突破了課堂的時空限制,學生利用網絡瀏覽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并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景點進行資料的收集、分類、加工、整理、討論交流最后以文本形式完成了一篇網上游記,這篇游記圖文并茂、有經過加工整理的圖文資料、有學生的感受、聯(lián)想、并配有優(yōu)美的音樂,在完成習作后教師將其中優(yōu)秀作品通過局域網下發(fā)給全班的每一個學生,作者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進行生情并茂的朗讀。這一節(jié)作文課上的生動活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多方位的潛能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揮。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學生學習語文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夠以新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選擇適當?shù)慕虒W時機,靈活運用電教手段,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學生也能充分發(fā)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挖掘潛力,讓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現(xiàn)代信息技術 語文 課堂教學 整合 探索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890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