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中考復習知識點整理.doc
《《幼時記趣》中考復習知識點整理.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幼時記趣》中考復習知識點整理.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幼時記趣》 一、作者、作品 二、文體:散文 三、知識點整理 1、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總領全文,總敘“物外之趣”。 2、文中敘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文中出現了好幾個成語。 明察秋毫、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 4、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表現了作者幼小心靈中怎樣的思想感情? 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樸素感情。 5、文中所寫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卻產生了“物外之趣”,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談:⑴富有童心、童趣; ⑵觀察仔細;⑶想像奇特(或善于想象和聯想);(4)眼力很強(5)愛好觀察等。 說說“項為之強”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我”的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側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7、與課文首句相呼應的一個句子是:“余年幼”句 第四段中具體表達“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文章具體敘述了幼時的幾件趣事,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性格和情趣? 表現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熱情幻想的性格。 語段中的“私擬”“心之所向”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鶴唳云端”的奇觀出自想象。 作者在描寫神游山林的樂趣時。突出了視小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樂。作者采用聯想,進入了心曠神怡之境,豐富了美的感受,獲得了移情入境、小中見大、微中見奇的欣賞效果。 本文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本文脈絡清楚,結構嚴謹。采用了先總后分、點面結合的結構形式,緊扣“明察秋毫”這一線索,使文章前后呼應,脈絡清楚,結構嚴謹。 課后第一題答案: 童年時代的我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說“我”有觀察事物的好眼力。另外,“我”又特別愛好觀察,“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加上我能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認識基礎出發(fā),用兒童的眼光和心理來觀察事物,進而進行想象和聯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幼時記趣 幼時 中考 復習 知識點 整理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9204622.html